当然,头部互联网企业能创造诸多市值神话,必然有其伟大创新之处,即使是被人诟病的商业模式创新,巨大的网络效应以及较低的边际成本也是优于其他行业的先天禀赋。只是这几年,国际局势骤然紧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战略地位空前加强,昔日明星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乏善可陈,反而是其他领域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科技项目后来居上,站上了时代风口。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官方层面为硬科技企业定性。

政策扶持下,大量硬科技企业蓬勃生长。其中,作为人工智能平台第一股的云从科技如今上市已逾一月,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不管是成功上市,还是近期与北投信共建东盟发展中心以及成功入围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榜,这家企业的发展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诸多欣喜。

云从缘何摘得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

在资本市场,关于硬科技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A股市场中,硬科技属性最集中的区域莫过于科创板,随着硬科技概念深入人心,监管机构与投资者愈发炼就了“火眼金睛”,大量“伪科技”为硬科技企业让渡生存空间。

“AI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在此时率先获批注册,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首先就彰显了监管层面的高度认可。

查阅云从科技的公开材料,其主要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可通俗类比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不过,云从科技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显然代表的是更前沿的方向,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此次云从科技能获得监管机构与市场的认可,与其在AI领域的深厚沉淀密切关联。

观察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从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维度系统几个维度看,基础层主要侧重基础支撑平台的搭建,包含传感器、AI 芯片、数据服务和云计算服务,相关产业链条相对成熟,技术研发投入资金量大;技术层侧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深度学习框架、算法模型开发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应用层主要包含行业解决方案服务、硬件和软件产品。

云从科技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根据云从科技招股书,公司在传统的人工智能生态之上引入人类经验与知识,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并基于操作系统推出多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相对综合性的产品服务,涉及到人工智能生态链中基础层的硬件设备设计、技术层的人机协同算法开发以及应用层的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智慧金融等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可以说云从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均占据了一席之地,实现了自主可控的全链AI技术能力闭环。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瓶颈

不可否认的是,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技术层的深度学习算法理论、深度学习框架等领域差距尤其明显。

比如在深度学习算法理论领域,近 10 年来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如AlexNet、Seq2Seq模型、生成对抗网络、残差神经网络等,只有残差神经网络来自中国学者。而根据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 2000 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美国和中国的上榜学者数量分别为 1159 人和225人。从研究成果到人才储备,中国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但也不必妄自菲薄,基础技术需要长周期持续投入以及大量应用实践反馈才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国内人工智能起步晚,先追赶、后赶超是必经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也说明国内企业在追赶国际巨头的路径中,成长空间巨大。一旦追赶成功,这种成长空间还将无限放大。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加速进入规模商用的红利兑现阶段。赛迪顾问预计,到 2022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 2,621.5 亿元,增长率为 28.8%。同时,人工智能通过行业智慧解决方案的方式带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预计 2022 年人工智能带动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7,307.6 亿元。

整体而言,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处于技术演进、产品探索和生态建设的早期阶段,个别细分行业和参与的厂商虽比较多,其实也是在共同做大蛋糕,实际竞争并不激烈。只是,龙头效应在这个行业依然存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将演变成少数几家厂商和通用产品的市场格局,这其中“AI四小龙”均有可能从市场突围。

开拓人机协同产业链 云从致力于成为AI行业的Tier1厂商

相较于其他AI企业,云从科技选择了一条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化路线。基于算法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储备,以及金融、治理、交通等行业经验的积累,兼顾长期战略价值和短期风险控制,云从选择深耕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和深入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行业人士看来,未来公司有望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成立至今,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从重点布局的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行业版基础操作系统出发,通过多轮技术迭代升级抽取共性功能需求和系统技术,优化整合为贯通多应用领域的通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并基于不同阶段操作系统开发了丰富的匹配客户智能化升级需求的应用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覆盖视觉、语音和大数据分析等从感知、认识到决策的全栈技术,具备向下对接 AIoT 设备、向上承载应用的能力,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闭环,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完成复杂业务活动。

立足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云从先后推出了以“轻舟平台”为代表的通用服务平台和以“千帆计划”命名的生态体系合作伙伴计划,在推动技术落地上再进一程。

公司在“轻舟平台”销售中引入渠道分销模式,拓展独立软硬件供应商、行业或平台云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发挥“轻舟平台”的通用性和品质优势,探索覆盖通用应用市场。运营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线下通过区域增值服务伙伴或行业独立软件/硬件服务商转售“轻舟平台”相关产品;线上云服务模式通过自主运营或与运营商、云服务商合作以提供 SaaS 服务的模式向客户提供独立 AI 应用及配套的 SaaS服务。

不仅如此,云从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正向全行业进军。在金融领域,公司的数字化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上线至今已服务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超过100家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智慧治理是云从技术落地最成功的领域。公司以校园、医院、机关单位、社区、街面、商圈、酒店、园区、景区等多个场景的治理需求为牵引,通过构建两大闭环,实现业务全面智能化。首先,通过提供丰富的 AIoT 设备,全面感知场景中人、车、物、电等动态信息,并提供针对业务具体场景的人机交互设备,打造服务于人的场景应用小闭环。其次,通过汇聚场景全量数据,利用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进行视图解析、数据分析,并结合业务专家的经验,生成面向治理决策的知识体系和服务体系。然后通过充分融合治理条线中各角色的需求,以综合应用体系为抓手打造包括分析、决策、执行、反馈、优化的行业化、场景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闭环,全面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人工智能“二浪”时代开启 云从承接历史性机遇

关于人工智能,云从科技根据行业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轨迹创造性提出了“三浪理论”。在第一个浪潮中,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单点技术实现突破,催生了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

以机场应用为例,人工智能推动多家机场实现了初步智能化,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旅客在值机办票、安检口人证核验、登机口复检等环节更便捷通关,单点AI技术的使用也让机场员工效率得以提升。

二浪中,人工智能经历了对单点技术的聚焦关注,客户逐渐发现自身的复杂需求难以得到快速响应,转向寻求获取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AI赋能,形成行业价值闭环。

进入三浪后,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将以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为主要驱动因素,AI将尝试以人类与机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业务流程,联通线上线下数据,进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优化人类与智能的协同体验。

云从认为,现阶段AI行业已进入第一浪末期并开启技术第二浪的时代。当前,有几个显著变化值得关注。首先是客户需求,客户对智能化需求更加明确,诉求从解决单一问题转变为业务决策形成高附加值。在过去,ERP等管理软件可以解决流程驱动的信息化问题,在二浪中却略显吃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相关产品却可以解决事件驱动的智能化问题,比如针对各流程需处理的事件提供优选方案建议或简单工作自动处理等智能化的决策辅助,更擅长跨部门协同和复杂场景协作,并根据现场执行情况,实时给出执行建议。

需求端的变化随之带来决策链的变化,从以往单一的IT决策变为全链业务决策,当决策链发生变化后,订单规模和经济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单一客户的订单规模会因为应用场景的扩展变为几百万上亿的订单,这其中云从这类能提供全链技术并对行业know-how有深入了解的公司稀缺属性将更为凸显,这也就形成了最后一个变化:供需关系改变。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机协同不是取代人,而是更好更高效地帮助人。”先造出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操作系统,再基于操作系统做出A精灵,创造出灵魂,才能真正高效地帮助他人。

科技不断延展人类能力边界。面向未来,人类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智人属性,多维度的科技突破都在推动智人向智神演化,身处人工智能产业大发展潮流,中国企业赢得了人工智能竞赛的门票,代表的不只是一家中国企业的荣誉,更关乎未来能否定义智神的话语权。

从这点看,云从科技这家全内资AI硬科技企业的前路有且必须是:全速前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